7月9日,央視財經頻道制作的大型紀錄片《大國建造》播出第五集,繼續(xù)探尋中國的建筑工程奇跡。騰訊濱海大廈和在建中的騰訊廣州總部大樓也通過紀錄片進入了全國觀眾視野。一年多來,攝制組足跡遍及祖國18個省市自治區(qū),行程超過20萬公里,展現(xiàn)了全球最大的世界級航空樞紐大興國際機場,也有世界上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天山勝利隧道……這是第一次將鏡頭對準城市里的高樓建筑。

  《大國建造》介紹,濱海大廈是目前中國最高科技的建筑之一,這座建筑搭載了智慧“大腦”騰訊云微瓴——一個深度適配智慧建筑場景的物聯(lián)網類操作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人與建筑的深度融合,極大的釋放了人們的想象力。

  占地1.86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的騰訊濱海大廈是騰訊集團的全球總部所在地。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騰訊云將自身的技術和產品能力運用其中,將濱海大廈變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智慧建筑”。在這里,你會發(fā)現(xiàn)大廈的電梯沒有任何實體按鈕,訪客在小屏幕上輸入樓層數據后,就會被智能分配到最快最合理的梯位。通過算法分配梯位,可以將電梯的使用效率提升30%,在上下班高峰期節(jié)省員工等待的時間。

  夏天滂沱大雨時,南方的城市多遭遇水浸,人們在濱海大廈廣場上行走卻不會濕鞋,是因為這座大廈應用了“海綿”設計理念:用“陶粒透水材料”替代硬底化的路面,讓建筑具備降雨調蓄、凈化、利用能力,緩解城市內澇的壓力。騰訊云微瓴還能借助傳感器,對氣象數據、雨水匯集量、排水管道流量、土壤濕度進行收集和建模,科學評估和優(yōu)化大廈海綿設施的運行效果,動態(tài)調整來應對汛期。

  各項“黑科技”讓人眼花繚亂,隱藏在背后的是騰訊云微瓴全新的智慧建筑產品理念。每一個建筑都有安防、照明、暖通、配電等十幾個子系統(tǒng)。過去很多年來,這些子系統(tǒng)之間獨立運行不能互聯(lián),背后的數據也未能真正打通。

  騰訊云微瓴則利用了物聯(lián)網、AI等各項新技術,為建筑打造了一個開放性的數字底座,統(tǒng)一接口標準,連接打通這些獨立的子系統(tǒng)。冰冷生硬的水泥建筑因為這個系統(tǒng)變成了一個可以不斷生長變化的科技載體:不同的子系統(tǒng)相互結合,就可以不斷衍生出新的數字化應用場景和服務。

  電梯、燈光、空調、綠地、停車場……在濱海大廈,通過一塊屏幕,就能了解所有設備的運行信息。

  以會議場景為例,傳統(tǒng)的會議室里會安裝獨立的投影、通信、空調等各項設備,燈是燈,窗簾是窗簾。但在騰訊云微瓴打造的數字空間里,這些獨立的設備可以相互“對話”。智慧建筑里的用戶通過微信小程序預訂好會議室,臨開會前的5分鐘,系統(tǒng)就可以將會議室調適到會議模式:窗簾自動打開,空調調到最適宜的溫度,投影和遠程電話等設備也都全部就位。

  建筑的實體空間有限,但在搭載了騰訊云微瓴系統(tǒng)后,卻可以演變出無限的服務。這個物聯(lián)網平臺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等工具直接連接用戶,終端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又可以激活各類物業(yè)服務商和硬件設備廠商,不斷創(chuàng)新。這是騰訊云微瓴為傳統(tǒng)建筑行業(yè)帶來的改變。

  在騰訊濱海大廈落地實踐后,騰訊云微瓴智慧建筑系統(tǒng)在2019年推向市場,目前已在全國交付超過70個項目,成長出數以百計的智慧化應用場景。以上海為例,這套系統(tǒng)就應用到了“國民鋼筆”英雄金筆廠的舊城改造項目中,并陸續(xù)在上海的蘭生大廈、國貿大廈等近十個地標性建筑中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