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宜園社區(qū)西園小區(qū)一站式綜合服務中心,十幾張長桌上鋪滿了色彩斑斕的毛線——粉白的玫瑰含苞待放,憨態(tài)可掬的卡通玩偶排排端坐,精巧的向日葵發(fā)卡點綴其間。手指翻飛間,鉤針與毛線碰撞出細密的“沙沙”聲,學員們正專注地低頭鉤織,桌上逐漸堆起一座“毛線花園”。這是宜園社區(qū)毛線鉤織技能培訓課堂的日常場景,學員們正用一針一線“鉤”出增收新希望。
學員們正在低頭鉤織作品(武朝旭 攝)
鉤針翻飛“織”出增收路
“從基礎花束到精致掛件,學員可根據自身節(jié)奏選擇作品類型,時間靈活、多勞多得!”培訓教師王娜娜介紹,課程以玫瑰花、向日葵等易上手單品為切入點,手速快的學員每日可完成多件作品;復雜工藝品雖耗時稍長,但收益更為可觀。宜園社區(qū)與陜西眾力誠遠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開展訂單式手工編織技能培訓,免費提供材料包并保底收購成品,確保學員“零成本學藝、穩(wěn)收益創(chuàng)收”。
靈活就業(yè)解“帶娃增收”難題
“鉤織不受場地限制,照顧家庭的同時還能貼補家用,特別適合我們!”西園小區(qū)居民曹蕊邊鉤織邊感慨。作為全職媽媽的她,通過兩周培訓已熟練掌握技能,如今利用碎片化時間制作手工藝品,為家庭增添了一份穩(wěn)定收入。據悉,該項目精準匹配需兼顧家庭照料或行動不便的群體,學員可居家接單,社區(qū)定期上門收發(fā)材料與成品,全程無需任何押金。
7天速成“造血式”幫扶
“從零基礎到獨立接單,7天就能實現技能變現!”王娜娜表示,課程采用“分步拆解+手把手教學”模式,通過針法圖解、慢動作演示降低學習門檻,經過繞線、勾回、鎖針、長針等步驟環(huán)節(jié),一團團毛線變身為層層疊疊、高雅大方、色彩柔和的鮮花,讓人嘆為觀止。學員既可承接固定訂單,也可自主銷售創(chuàng)意作品,部分設計獨特的工藝品因造型新穎備受市場青睞。
“銅夢家園”托起殘疾人就業(yè)夢
在鉤針翻飛的學員中,有一群特殊的身影——他們或是肢體不便,或是聽力障礙,卻在毛線鉤織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般^織讓我覺得自己也能創(chuàng)造價值!睂W員馬小玲用略顯笨拙卻堅定的動作編織著一朵向日葵。這正是宜園社區(qū)“銅夢家園”殘疾人幫扶項目的縮影。通過對接宜君縣創(chuàng)意工藝有限公司等企業(yè),社區(qū)為殘疾人量身定制毛線鉤織、毛絨玩具縫制等輔助性就業(yè)崗位,目前已幫助11名殘疾人穩(wěn)定增收。
學員們正在低頭鉤織作品(王娟 攝)
“授人以漁,更要織密保障網!鄙鐓^(qū)負責人劉婷介紹,“銅夢家園”項目以“培訓+就業(yè)+康復+融入”為軸心,不僅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和訂單回收,還鏈接法律維權、康復輔具、日間照料等10余項服務:權益維護辦公室為殘疾人普法護航,志愿團隊定期上門清潔,康復輔具共享區(qū)提供個性化支持,日間照料中心解決三餐與午休難題。未來,社區(qū)將拓展布藝、串珠等新業(yè)態(tài),打造更多“守著家、抱著娃、掙著錢”的暖心場景,讓轄區(qū)殘疾人、留守、困境、易地扶貧搬遷居民在“指尖生花”中擁抱夢想。(宜君縣融媒體中心供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