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賽場上,他們以舉世矚目的力量,為國爭光,扛起民族的榮譽;最近,他們走出賽場,化身信也“好樣的小店”公益項目守護官,用另一種力量,守護城市角落里最樸素的溫情。
信也科技“好樣的小店”公益項目邀請中國國家舉重隊隊員、世界舉重冠軍李發(fā)彬、侯志慧、劉煥華、羅詩芳,以及亞洲舉重冠軍張海琴,走進全國各地平凡卻閃光的小店,為社會傳遞“信念與行動”的力量。
一碗螺螄粉的溫暖:螺鮮美
“如果您剛來福州,沒有收入,可以進店說明情況,我們會送上一碗熱騰騰的螺螄粉,吃完就走,不用客氣,希望您以后有能力,也能把愛心傳遞!
這是廖艷萍貼在門口的“愛心接力”牌子。
螺鮮美不僅是一家柳州螺螄粉店,更是一座“心靈驛站”。每個月,廖艷萍會送出幾十份愛心餐,接待初來乍到、手頭拮據的人!澳且煌敕,不只是填飽肚子,更讓人覺得,這座城市有人愿意接納你!彼f。
一碗粉,溫暖一座城。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螺鮮美上演。
假花也能開出真希望:愛眾薊州區(qū)陽光工場
在天津薊州的一個角落,有一家特殊的“花廠”。
愛眾陽光花廠,是為殘障人士提供輔助性就業(yè)的平臺。這里插的是假花,但他們努力工作的樣子,卻跟鮮花一樣耀眼。
“能靠自己的雙手養(yǎng)活自己,還能攢下錢,是以前不敢想的事!币晃粏T工感慨道。
平凡崗位不僅能開出希望之花,也能成為真正改變殘障群體生活的起點。
一束光,照亮百年技藝:薊州皮影
在昏黃的燈光下,彩色的皮影人偶活靈活現(xiàn),故事在光影間徐徐展開。
從姥爺寫劇本,到父親操皮影,周永良是這門古老藝術的第三代守護人。他既唱戲,也雕人偶,幾十年如一日,只為把這門非遺技藝傳下去。
如今,他仍然在鄉(xiāng)間、在社區(qū)演出,帶著皮影走進更多人的生活。光影之間,是一位手藝人的堅守。
書香里的執(zhí)念:匯真舊書店
推開那扇木門,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
這是太原的一家二手書店,也是孫世剛的“精神家園”。這里不賣論斤的廢紙,只流通帶著時光印記、筆記故事、承載著文化密碼的“真”書。江蘇書友驅車千里、夜宿店門只為求書的癡狂,老人無償贈書只為文化傳承的托付,都印證了這家小店無可替代的價值。
“這些書,不能爛在我手里,要傳給真正愛它們的人。”帶著這樣的信念,他開了這家小店,幾十年收藏的舊書,等待有緣人帶走。
信也“好樣的小店”:讓善意不再孤單
這些小店善意的種子,正在不同的角落生根發(fā)芽,而善意,也需要不斷的呼應和回響、幫助與扶持。
信也科技在2023年發(fā)起“好樣的小店”公益項目,希望幫助通過幫助這些小店解決現(xiàn)實難題,守護善意和夢想。
在項目的幫扶下,螺鮮美煥新了店面,添置了新冷柜、桌椅和餐具,讓愛心餐的溫度更持久;陽光工場也迎來了新的生活用品和運動器材,讓大家的工作生活更加舒心,也幫助殘障員工實現(xiàn)更穩(wěn)定的收入;匯真書店的新書架已到位,以往堆積在地面的舊書籍有了新去處;周師傅也有好消息,他已經在策劃他的新人偶,以及排練新戲,“有人支持,就像有人在身后推你一把,覺得這條路值得繼續(xù)走下去!敝軒煾嫡f。
截至目前,“好樣的小店”項目已累計幫扶超107家小店,覆蓋餐飲、手工藝、文化傳承、助殘就業(yè)等多個領域,讓“小店力量”不斷匯聚,成為推動公益與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暖流,成為帶動社區(qū)就業(yè)、促進居民增收的堅實力量。
讓公益成為接力
中國國家舉重隊與信也科技的攜手,不僅讓更多人看見了“小店的好樣”,也讓公益精神有了新的表達方式。
這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冠軍傳遞的是力量,企業(yè)傳遞的是責任,而每一個關注和參與的人,都是接力棒的重要一環(huán)。
未來,信也科技將繼續(xù)擴大“好樣的小店”公益項目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加入,讓這些小店在更多角落生根發(fā)芽,讓溫情提升實實在在的就業(yè)與生計。(來源:信也科技)
(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商業(yè)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