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妍
近日,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宣布下調旗下理財產品的多項費率!蹲C券日報》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今年3月份以來,中郵理財、中銀理財、光大理財、渤海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宣布對旗下多款理財產品實施費率優(yōu)化調整。調整后,多款理財產品管理費率降至0%。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此次密集降費,主要是受近期理財產品收益承壓影響。從長期來看,銀行理財機構還需提升綜合能力,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投資收益。
主要為提升客戶吸引力
3月21日,光大理財發(fā)布公告稱,將于2025年4月1日(含)至2027年7月6日(含)期間開展“陽光金豐利534期”理財產品(EW3524)費率優(yōu)惠活動。管理費率由0.3%下調至0.15%,D類份額銷售服務費率和H類份額銷售服務費率均從0.5%降至0.4%。
中郵理財近期也下調了旗下十余款產品費率,實施階段性優(yōu)惠。比如,中郵理財靈活·鴻運日開8號人民幣理財產品,自2025年3月24日起至2025年5月24日,產品各類份額固定管理費率(年化)調整為0.12%;自2025年5月25日至另行公告日止,產品各類份額固定管理費率(年化)調整為0.15%。
此外,中銀理財也宣布下調旗下四款產品的費率。3月19日該公司發(fā)布公告稱,對“中銀理財—怡享天天57號”產品費率進行限時優(yōu)惠,優(yōu)惠期內產品固定管理費率由0.15%(年化)下調至0.05%(年化)。
從費率下調幅度看,部分理財產品固定管理費率已降至0%。如,渤銀理財近期宣布將兩只固收類理財產品的固定管理費率從0.6%降為0%,優(yōu)惠生效日分別為3月21日和3月26日。
針對近期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下調產品費率這一現(xiàn)象,蘇商銀行高級研究員杜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主要是為提升客戶吸引力,一是銀行理財面臨激烈競爭,降低產品費率可以增加競爭力;二是近期固收類理財產品收益率有所下行,故在產品費率上做調整。
“階段性降費”或成常態(tài)
記者了解到,自2023年至今,銀行理財產品已開啟了多輪“階段性降費”,各項費率整體處于下行通道。
在受訪的業(yè)內人士看來,未來理財產品的“階段性降費”將成為一種趨勢,預計會有越來越多銀行理財子公司跟進下調,但費率繼續(xù)下調的空間較為有限。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短期來看,階段性降費還將延續(xù)。長期來看,理財產品費率已經接近底部,再降空間不大,盈利壓力也會制約降費幅度。
就下調費率對銀行理財子公司和投資者的影響,盤和林認為,對理財子公司來說,調降費率是一種營銷手段,可以增加產品吸引力。但是,理財子公司短期利潤會承壓,長期看必須轉型,通過差異化產品來獲得優(yōu)勢,未來同質化的理財產品競爭會更加激烈。對于投資者來說,成本雖然降低但收益有限,需要斟酌自己的理財布局。
杜娟表示,降低產品費率只是吸引客戶的手段之一。為避免進入同質化的價格戰(zhàn),長期來看,理財子公司還需提升綜合能力。首先是多元化資產配置策略,如加大權益類資產投資、海外資產投資等,這背后需提升各項能力,如權益市場研判能力、投資策略、資產管理能力等;其次是加強投資者專業(yè)服務、綜合服務,如家庭資產配置方案、教育基金投資方案等,從單一產品價格競爭轉向綜合服務質量競爭與專業(yè)服務能力競爭;最后是加強產品創(chuàng)新與聯(lián)動,如與母行之間做零錢理財等產品創(chuàng)新。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