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鄉(xiāng)村,外出務工人員眾多,每至農忙時節(jié),勞動力短缺,找人幫忙種田成了大難題。這一困境該如何破解?

在咸寧市咸安區(qū)溪橋湯垴村一組,62歲的陳詠枝與丈夫夏錦山積極響應號召,踏上了科技種田之路。從過去依賴人工,到如今巧用機器,他們的故事在當地傳為佳話。

2月21日,在一片油菜田邊,夏錦山正專注地調配藥肥。“34升藥肥水,剛好能噴灑17畝田!毕腻\山邊操作邊介紹著。今天天氣晴好,正是給油菜田施藥肥的好時機,他負責精心調配,而妻子陳詠枝則承擔起操作無人機施藥肥的重任。

只見62歲的陳詠枝腳步輕快地從田間走來,她熟練地操作著無人機,“用無人機施肥,前期準備工作很重要。首先要精準圈定田地范圍,再設置好飛行速度,飛行高度要控制在距離作物2.5至3米,同時,得提前繞開或者清除田地里的障礙物,準備就緒后,無人機就能自動執(zhí)行飛行任務了!

陳詠枝是老牌高中畢業(yè)生,2017年之前,她和丈夫一直在廣東鞋廠打工,婚后多年未曾涉足農事。后來,陳詠枝不幸患上直腸癌,不得不回家治療。身體康復后,閑不住的她看著村里不少田地無人耕種,深感可惜,便毅然流轉了近700畝土地,投身農業(yè)生產。因農忙時請工困難,去年5月,陳詠枝決定學習操作無人機,協(xié)助丈夫進行播種、施肥、打藥等農事作業(yè)。

“以前請5個人,忙上一周才能完成播種、打藥、施肥的活兒,現在有了無人機,兩天就能輕松搞定!标愒佒πχf道。

除了打理自家的農田,夏錦山夫婦還充分利用家中的農機,為其他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服務,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也能賺取一些額外收入補貼家用。盡管農事辛勞,但他們苦中作樂,日子過得十分充實愜意。

咸安區(qū)農業(yè)農村局副局長錢遠宗表示:“我們大力支持發(fā)展智慧農業(yè),積極拓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低空技術在農業(yè)領域的應用場景。目前,已在14個鄉(xiāng)鎮(zhèn)辦場開展了10余場次的農業(yè)無人機培訓,讓擁有無人機的農民熟練掌握了低空飛行技術,切實為農業(yè)科技化發(fā)展增添助力。”(胡劍芳)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chuàng)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